9月4日,经过40天的突击奋战,一〇三队化探项目组圆满完成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巴彦查干、桑根达赖两个区的化探工作任务,凯旋归国。
今年5月,一〇三队申请的上述两区的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获得通过。为了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两个项目,进一步开拓找矿靶区,7月18日,队里抽调5名化探技术人员赴蒙古国开展次生晕采样工作。经过26个小时、640余公里的长途跋涉,5名同志从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到达了第一个工作区。
两个项目的工作区均位于蒙古国南部,处于戈壁地带,海拔1800至2000米,空气稀薄,气候干燥。除此之外,两区距各自最近城市也都在数百公里,蔬菜极其缺乏,每天饮食基本以土豆、元葱为主;而通讯条件更糟,手机移动信号全无,项目组配备的卫星电话只能在关键时候应急。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项目组全体人员没有畏惧退缩,他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伴着漫天飞舞的黄沙、顶着近30度的烈日高温,在茫茫的戈壁,进行次生晕样品采集工作。为了确保工期进度,项目组坚持早出晚归,每人每天至少步行三四千米,有时为采完一条线的全部样品,甚至连午饭也顾不上吃。工作中,5名同志严格按照地质规范和项目设计要求“每20米进行一次采样”。由于海拔高,爬山时每走四五步就感觉胸闷气短、头昏眼花,每采一个样站站起来更是需要缓一下才能继续前进。就这样,经过40天的坚守和拼搏,项目组圆满完成了20.21平方公里、近9000个化探样品的工作任务,为进一步开拓蒙古国地质找矿市场、扩大蒙古国项目投资和申请矿权合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前,化探项目组全体人员已回国,并投入到省级资补费“丹东市五龙金矿北部区普查”项目中。他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加努力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化探工作中,为辽宁有色地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