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

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化作一面面旗帜在阵地上屹立不倒。

在激情澎湃的改革开放新时代,共产党员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用智慧和汗水化作一面面旗帜在改革浪潮中引领方向。

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在一0三队,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年龄不一,经历不同,但却同样拥有坚定的信念和热爱的事业,他们用自己的付出为地质事业添砖加瓦,用自己的方式绽放出属于共产党人的华彩篇章。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起一面面旗帜,在地质战线上高高飘扬。

夙夜在公,做爱岗敬业的典范

现年53岁的吴亚顺是一名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现任我队地勘院党支部书记兼地勘院院长。参加工作33年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他勤思苦干、兢兢业业,是一名爱岗敬业的典范。

初到地质队,吴亚顺就背上行囊,开始了自己的地质找矿工作。特殊的工作条件、技术要求和生活环境使得地质队员的工作异常艰辛。尽管如此,他依旧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完成1:1万、1:5万地质填图工作时,吴亚顺和队员们每天早早就起来工作,跋山涉水跑地表一走就是几十里山路,晚上收队之后还要披星戴月整理资料直到深夜。面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艰苦工作,吴亚顺没有过一句怨言,他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如果说工作和家庭是天平两端的两个砝码,那么吴亚顺的天平从来都是向工作一端倾斜的。由于自己在野外工作忙抽不开身,他很少陪伴在妻子身边,没能守护在女儿身边看她成长,甚至在双亲离世时,也未能守在身边尽孝。对于吴亚顺来说,为了工作,他付出了太多太多,对于家庭来说,他给予的太少太少。

2013年,吴亚顺担任地勘院院长。面对一系列新的挑战,他感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为了当好地勘院的家,吴亚顺夙夜在公,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几乎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为了当好地勘院的家,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阅读大量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书籍给自己充电。在他的心里,装满了地勘院的大事小情。他深知,地勘院要发展,就得靠市场、靠人才、靠质量。为了开拓和抢占地质勘查市场,他主动收集地质项目信息,频频与客户接触洽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他在注重生产进度的同时,不忘抓严细管理,时不时的来到野外项目组了解情况,反复跟队员们强调生产工作中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要求队员们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在为地勘院的职工们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培养、推荐优秀职工入党的同时,他大胆启用新人,特别是对于有能力的年轻人,把他们放到野外一线去锻炼,发挥年轻人的敢闯敢干的精神,激发青年职工的工作热情与动力。此举在为地勘院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为我队培养了后备力量。

自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吴亚顺的人生轨迹就始终与地质队紧密联系在一起。工作33年来,他在一0三队许多工作岗位上工作过,他将爱岗敬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干一行,爱一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诠释着自己的人生真谛。

勤勉尽责,做恪尽职守的表率

在一0三队的工勘院,有这样一位项目经理,他认真勤勉,无论是抓项目的组织实施还是工程质量、工期进度、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对外协调,对于自己的职责所在,他事必躬亲做到最好,他常年坚守在生产一线,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单位创造了效益。仅2013年,他全年出勤352天,带领项目部完成产值1800多万元。这就是青岛海域施工项目部经理教海章,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2013年,教海章先后负责的日照港岚山港区中作业3#4#液体散货泊位工程基槽、泊位炸礁开挖工程和日照港岚山港区童海港业码头改建工程港池炸礁、清渣工程两项工程,从办理施工手续到项目实施,他都全程主持参与。尤其是童海的项目,从商业洽谈到合同签订、手续办理、施工,教海章既要跑手续又要准备内业还要组织施工,常常工作到半夜都不曾休息。

在施工过程中,教海章按照合同约定严格履行义务,只要工程一开工,他就像一台上足了的发条机器,每天从早转到晚,从不停歇。他把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从材料选取开始他就严把质量关,同时他要求每个人都树立质量意识,明确质量目标,并将质量监控责任到人,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对于施工安全,教海章也丝毫不敢懈怠,在反复强调安全生产的同时,他深入施工现场,带着安全员查隐患、纠违章。海上施工,天气复杂多变,船舶在施工中遇到突发天气,他深夜里亲自带队组织施工人员上船,在紧急关头不乱阵脚,并做出正确决断,合理调配船舶和人员,确保人员和船舶的安全。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人员以部为家,团结协作,实现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不仅要能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更要能够为单位谋取更大的利润。在日照港岚山港区童海港业码头改建工程港池炸礁、清渣工程中,由于施工人员不够,工程面临延期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海章开动脑筋合理安排施工人员,使用三台钻机作业,提前一个月就完成了工程,合理缩短工期,有效降低成本。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同时,教海章利用在项目部常与甲方接触的机会,捕捉每一条有利的信息,争取为单位多承揽工程。

作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多年来,教海章凭借勤勉尽责的工作作风,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我队工勘产业海域施工中的中流砥柱。

攻坚克难,做锐意进取的楷模

为促进地勘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我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年轻的共产党员王伟就是贯彻实施这一战略的排头兵。

作为我队第一支国外勘查队伍,2012年5月31日,王伟带领我队聚德矿业公司的6名地质技术人员远赴蒙古国开展铜、铅多金属矿普查和详查工作。

来到蒙古工作,条件恶劣、生活艰苦、语言不通、交通不便……无数个难题一桩桩、一件件摆在同志们面前。

茫茫戈壁,人迹罕至,没有红花也没有绿柳,有的只是无情的风沙、炎炎的烈日。蒙古国破坏严重的生态条件使本就辛苦的工作更加艰难。为了完成任务,王伟带领队员们披星戴月、夜以继日的工作。不管是在炎炎烈日下还是在肆虐狂风中,王伟总是冲在第一线,他带领队员们鏖战数月,圆满完成了当年的预定任务。

在蒙古国的日子是艰苦的,夹生的米饭、洋葱,是这些人的主要食物。恶劣的生活环境,加上深处异地,思乡心切,队员们难免情绪不高。王伟知道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可能会影响到其他队员。所以,他除了悉心关心每名成员外,还调整自己的情绪,随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感染队员们。

为了使聚德公司在蒙古国得到更好的发展,王伟利用工作之余,学习蒙古语,克服了语言不通这一大难题,并且熟悉蒙古国的相关政策法规,经过努力,最终与矿权所在地省、县政府建立了良好关系,加入了中华总商会。与中国驻蒙古大使馆及蒙古国中资公司形成了良好互动关系,为下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德公司的成绩,凝聚着全体队员的辛勤汗水,而作为项目负责人,王伟更是发扬了共产党员知难而进,攻坚克难的精神,堪称锐意进取的楷模。

在一0三队,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没有激昂陈词,没有豪言壮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树立了党员的光辉形象,展示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风采。

 

                                      姜格格